解析2020年装配式建筑行业报告
搭乘装配式发展快车道,PC 构件迎来发展新机遇,当前预制混凝土(PC)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结构:
装配式建筑与传统现场作业方式存在替代关系,2019 年 65%的新开工装配式建筑为 PC 结构。装配式建筑以部件预制化为核心,采用系统化设计、模块化拆分、工厂制造和现场装配的建造流程,装配式建筑强调的是施工技术手段创新,即采用装配式(施工装配化)而非传统的现浇、湿作业为主的建造方式。目前我国装配式建筑仍以预制混凝土(PC)为主,在住建部披露的 2019 年新开工的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混凝土(PC)结构占比为 65%。
预制混凝土类构件大致可分为楼板、剪力墙结构的墙板、楼梯、框架结构的柱梁及剪力墙结构的连梁、外挂墙板和阳台板、飘窗等其他异型构件这六大类。预制楼板通常包括叠合楼板、实心楼板、预应力空心楼板、预应力肋板等,楼梯是最常用的也是性价比较高的预制构件之一,剪力墙结构的墙板是建筑结构主体构件,其竖向的连接方式 一般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横向连接多采用后浇混凝土,相比较楼梯和楼板,剪力墙结构的墙板制作和安装都要复杂很多,按其构造形式可分为实心墙板、夹芯保温墙板和双面叠合墙板等,外挂墙板是用于框架和筒体结构的非结构墙板,一般用螺栓与主体结构连接,可做成装饰一体化板或装饰保温一体化板。
从生产环节来看,预制 PC 构件的完成制作过程通常分为:脱模、模具组装、预埋件、用料、后处理、入窑、蒸养等步骤,不同的工序之间耗用的时间差异较大。
20-25 年装配式建筑继续保持较快发展,PC 结构仍是发展主流:
我们预计 2025 年装配式新建建筑面积约 11 亿平方米,20-25 年 CAGR+17.6%,装配式建筑仍有望保持较快的增速。根据住建部数据,19 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约 4.18 亿 平方米,同比增长 44.64%,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的比例约 13.4%,占比较18 年提升 3.4pct,2016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 提出“用 10 年左右时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 30%”的定量要求,2017 年《“十 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出台,方案规定:到 2020 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 比例达到 15%以上,《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 2025 年 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 30%。
展望 2025 年,我们认为政策推动叠加成本劣势,推动装配式建筑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且主流仍以 PC 结构为主:
从政策推动来看,根据国办发《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要求,到 2025 年新建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要达到 30%,地区层面要求对于装配式住宅的要求明显更高,20-25 年装配式建筑仍有望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而 PC 作为一种主要的结构类型,20-25 年仍有望保持较高的占比。
分区域来看,当前上海装配化率水平最高,浙江、湖南等地装配式建筑发展领先,区域之 间的差距较为明显。从政策重点推进和积极鼓励推进的地区发展来看,区域经济发展程度、 政策措施支持力度以及相关产业配套完善程度决定了装配式建筑发展水平。根据住建部数 据,2017-2019 年,重点推进地区(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新开工装配式 建 筑 面 积 分 别 为 0.75/1.35/1.97 亿 m², 占 全 国 新 开 工 建 筑 面 积 的 比 例 分 别 为 47.2%/46.8%/47.1%。19 年末上海的新建建筑中装配式建筑占比最高,已达到 86.4%的 水平,北京、湖南、浙江的占比均超过 25%,分别达到 26.9%/26.0%/25.1%,江苏、天 津、江西等地占比则超过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