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研究报告——结构体系差异、政策脉络和经济适用性研究

一、装配式建筑11种结构体系之间的关系

根据主要结构构件,装配式建筑可分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钢结构和装配式木结构建筑。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结构组合形成钢-混凝土结构体系。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独有预应力结构体系和双面叠合剪力墙结构体系;混凝土和钢结构中若使用了剪力墙或主次框架则可以细分为装配式剪力墙高层住宅体系或主次框架结构体系;钢结构和木结构中若使用了交错桁架则可细分为交错桁架结构体系;三者若为全装配式、低层住宅则有全装配式低层住宅体系,若使用模块则可细分为模块化结构体系。

二、这些结构体系在住宅中的应用比较

各种装配式住宅体系使用频率主要与开发商和消费者两者有关:

开发商:较注重住宅开发的政策、成本、消费者接受程度、建造周期等。装配式混凝土政策推广较早,且装配整体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发展时间较早,技术较成熟,因而是目前我国高层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主流体系。而预应力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木结构等不仅对产品本身质量、制作人员及机器的要求较高,价格也相对昂贵。但预应力混凝土、双面叠合剪力墙侧向刚度大,水平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强,抗震性能更好,原有PC工厂流程改造不大,因此更多在非住宅试点项目中运用。

消费者:较注重住宅的质量、价格、隐私性等。目前消费者对装配式建筑还处于认识阶段,更容易接受与现浇住宅相似的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主次框架结构、交错桁架结构、钢结构在展厅等大空间建筑中更常见,但运用于住宅时消费者会担心住宅的隔音保温效果等,因而对此类装配式住宅接受程度较低。对于在乡村、山区或海边地带,对隔音要求不高,强调抗震和易用的底层房屋也多用全装配低层装配式住宅体系。

所以综合起来,装配式剪力墙高层住宅体系、全装配式低层住宅体系应用较多。

 


三、预制率、装配率是什么

预制率是表示装配式建筑室外地坪以上主体结构和围护结构中预制部分的混凝土用量占对应构件混凝土总用量的体积比。装配率则表示装配式建筑中预制构件、建筑部品的数量(或面积)占同类构件或部品总数量(或面积)的比率。